立秋

来源:云动文旅  发布时间:2022-08-08

1.jpg

《咏廿四气诗·立秋七月节》

唐朝·元稹

不期朱夏尽,凉吹暗迎秋。

天汉成桥鹊,星娥会玉楼。

寒声喧耳外,白露滴林头。

一叶惊心绪,如何得不愁?

NO.1  立秋节气介绍

2.png
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或8日。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,立秋还在暑热时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个节气(处暑)才出暑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。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“立秋”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,也就是说,酷暑并没有过完,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

NO.2  立秋节气三候

3.png

一候凉风至:在立秋后的五天里,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温暖的偏南风暖湿空气逐渐减少,所以北风会给各地带来温度上的降低,所以说凉风来了,民间常有的说法是“立秋一日,水冷三分”也正是这个道理。

二候白露降:立秋以后,虽然在秋老虎的作用下,中午的天气依然会炎热,但是早晚却因为刮风的缘故,导致气温降低,由于早晚温差比较大,夜间的湿气接近了地面,所以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在清晨的时候就会凝结成白雾。特别是在一些海边区域,由于白露的现象,经常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现象。

三候寒蝉鸣:寒蝉,蝉的一种。又称寒螿、寒蜩。这种蝉比普通蝉体型较小,最善于在秋初的季节鸣叫,人们一听到这种蝉的叫声,就知道现在已经进入立秋的时节了,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秋季,天气开始逐渐变凉了。

NO.3  立秋习俗

4.jpg

1、贴秋膘:民间有句俗语“立秋到,贴秋膘,冬去春来身体好”。说的是天凉以后,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,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、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,提高免疫力。不过,现在的生活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、夏天也注意保养,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。

2、啃秋:在立秋这一天,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,称之为啃秋。据说吃了之后,接下来的冬天、春天,都不会拉肚子;有地方还有立秋时节吃西瓜,可以防止秋痱子产生的说法。

3、吃秋桃: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吃完把核留起来。等到除夕这天,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

评论

我要点评
点赞(0)
暂无相关评论